溫州市政府新聞辦例行新聞發布會 | ||||
|
||||
一、發布時間 2020年3月22日(星期一)16:00 二、發布地點 市人民大會堂202會議室(新聞發布廳) 三、發布議題 議題一:發布紀念3.22“世界水日”活動安排及2020年溫州市水資源公報 議題二:發布溫州市全民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溫州益康?!庇嘘P情況 議題三:發布紀念3.23“世界氣象日”主題活動及有關內容 四、發布單位 市水利局、市醫療保障局、市氣象局 五、發布人 狄鴻鵠(市水利局局長) 彭魏濱(市醫療保障局局長) 周功鋌(市氣象局副局長) 六、主持人 陳靚秋(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 主持人: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溫州市政府新聞辦3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水利、氣象和醫療保障一直是市民大眾特別關心關注的民生話題,今天是3月22日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明天我們還將迎來2021年“世界氣象日”,同時,近期,我市首款由政府引導的全民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產品“溫州益康?!眰涫苁忻耜P注。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有關情況,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市水利局局長狄鴻鵠、市醫療保障局局長彭魏濱、市氣象局副局長周功鋌,請他們為我們介紹有關情況。 首先,請市水利局狄鴻鵠局長介紹紀念3.22“世界水日”活動安排及2020年溫州市水資源公報有關情況。 溫州市水利局局長狄鴻鵠:各位新聞單位的朋友,感謝大家對水利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今年3月22日是第29屆“世界水日”,主題為“珍惜水、愛護水”;3月22日至28日是第34屆“中國水周”,主題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今天借此機會,向大家通報四方面內容:一是介紹“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我市重點活動安排;二是發布2020年溫州市水資源公報;三是介紹2020年我市重要水事;四是介紹“十四五”開局水利重大項目。 一、“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主要紀念活動 為了進一步提升公眾“珍惜水、愛護水、節約水”的意識,我們主要開展五項活動。一是紀念“世界水日”主題廣場活動。今天下午,我們聯合鹿城區政府、溫州日報報業集團在白鹿洲公園開展主題廣場活動,通過科普體驗、現場咨詢、互動游戲等形式,宣傳溫州水情和節水科普知識。二是開展“為未來節水”微視頻大賽。通過各類在線媒體平臺,向公眾征集與節水主題相關的微視頻并展播獲獎作品。三是百場節水宣講活動。聯合市委宣傳部、綜合行政執法局等單位成立節水宣講團,深入各地開展節水宣講活動。四是開展世界水日·甌越安瀾圖片展。聯動市縣水利及相關部門,展示近年來水利工程建設成果,讓公眾更好地了解水利、支持水利。五是全省海塘安瀾科技論壇。邀請國內外海塘工程專家共同探討海塘提升“安全+”、“生態+”理念,高質量推進海塘安瀾工程建設。 二、2020年溫州市水資源公報主要內容 (一)降水情況。我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846.9毫米,2020年受秋冬氣象干旱影響,降水量1428.3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22.7%,比上年度減少25.7%,屬枯水年。在空間上,降水量排名前二的分別為泰順(1587.6毫米)、永嘉(1490.3毫米),后二名為龍灣(1153.8毫米)、洞頭(1045.2毫米);在時間上,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10月份起降水明顯偏少,10-12月份全市降水量59.8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70.6%。 (二)水資源量情況。水資源總量為83.92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偏少39.1%,比上年度偏少42.5%。 (三)水庫蓄水情況。2020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為9.66億立方米,平均蓄水率57%,比上年度減少0.63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珊溪水庫蓄水8.11億立方米,蓄水率65%;全市中型水庫平均蓄水率36%。 (四)用水情況??傆盟?6.43億立方米,比上年度減少0.60億立方米。其中,農田灌溉用水量5.43億立方米,工業用水量2.93億立方米,城鎮公共用水量2.15億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4.22億立方米,其他用水1.70億立方米。 2020年全市人均用水量176.69立方米,比上年度下降3.5%;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23.92立方米,比上年度下降7.2%。 (五)三大江潮位情況。2020年,受天文潮、臺風和上游來水影響,我市三大江多次超過警戒潮位。甌江溫州站超警戒15次,最高潮水位4.50米發生在9月19日,潮水位超警戒0.50米;飛云江瑞安站超警戒3次,最高潮水位3.96米發生在10月18日,超警戒0.11米;鰲江站超警戒5次,最高潮水位3.99米發生在10月17日,超警戒0.14米。 三、2020年重要水事 (一)“黑格比”臺風登陸溫州。2020年8月4日凌晨3時30分,第4號臺風“黑格比”在樂清沿海登陸,是2006年“桑美”臺風后首個登陸溫州的臺風。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全力抵御臺風侵襲,取得了全面勝利?;仡櫞舜闻_風,8月3日8時至4日20時全市面雨量為118.3毫米,降雨集中在溫州北部樂清、永嘉和市區環大羅山區域。其中龍灣277.5毫米,樂清268.3毫米,永嘉212.1毫米,甌海188.7毫米,單站降雨量最大的是樂清砩頭站503毫米。本次臺風多個短歷時暴雨數據超歷史記錄,其中,樂清石帆1小時雨量117.0毫米,3小時雨量251.0毫米,均超百年一遇;龍灣天柱寺1小時雨量90.0毫米,超50年一遇,3小時雨量216.0毫米,超百年一遇。臺風影響期間,平原河網多個站點短時超保證水位,三大江增水0.5-0.8米,由于臺風登陸時正值低潮,三大江最高潮位均沒有超警戒潮位。在本次抗擊臺風過程中,通過科學調度,水利工程發揮出了顯著防洪減災效益:臺風期間全市河網累計排水2.29億立方米,有效降低河網水位;20座大中型水庫攔蓄洪水7300萬立方米,有效削減洪峰。 (二)遭遇嚴重秋冬季氣象干旱。2020年下半年開始,我市降水量偏少,干旱持續發展,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嚴重的秋冬氣象干旱。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全市降水量80.4毫米,與常年同期(262.2毫米)相比偏少69.3%,為1956年有觀測記錄以來最小降水量(原紀錄為1979年同期81.1毫米)。期間,全市無雨天數達113天,其中平陽縣、瑞安市連續無雨天數達69天,樂清河網長期處于低水位,飛云江流域峃口站、鰲江流域埭頭站水位均接近歷史最小值,永嘉石柱站水位降至歷史最低值。2021年2月9-11日(除夕前后)全市迎來了一次明顯降雨,平均降水64.6毫米,在此輪降雨天氣過后,持續4個多月的秋冬氣象干旱得到較大程度的緩解。在本次旱情中,我市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先地表、后地下,保重點、顧一般”的原則,迅速落實抗旱應急措施,科學做好供水調度,全力保障城鄉居民用水安全。 四、全力推進“十四五”開局水利重大項目 回顧2020年重要水事,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防洪安全和供水保障的極端重要性。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節水工作,提高節水意識,落實節水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為此,“十四五”期間,我們要全力推進以高標準防洪保安網、高保障水資源配置網、高品質幸福河湖網、高效能數字水利網、高水平水利監管網等為主要內容的“溫州水網”建設,重點要加快推進20個重大水利工程項目。 (一)水資源配置和保障方面。主要有: 1、甌江引水工程,建成后將解決溫州市區戰略備用水源問題,有力改善溫瑞塘河水環境,提升農業灌溉保障和城市防洪調度能力。 2、洞頭陸域引調水工程,包含溫州至洞頭陸域引調水第二通道和鹿西大陸引調水工程,著力解決海島居民用水問題。 3、文成西北部城鄉供水一體化提升工程,重點提升西坑、南田等文成西北部鄉鎮飲水保障能力,并為文成縣城提供備用水源。 4、泰順樟嫩梓水庫及供水工程,有力提升泰順縣城用水保障能力,拓展城市框架,帶動周邊產業發展。 (二)海塘安瀾方面。主要有: 5、甌江口新區生態南堤工程,重點打造集休閑娛樂、文化觀景、產業發展于一體生態海塘安全線、風景線和幸福線,引領甌江口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 6、甌飛一期北片海塘工程,重點打造融合海洋游樂、文化體驗、旅游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海塘,進一步激發濱海經濟活力,促進產業發展。 7、鹿城七都標準堤改造加固工程,融合塘前生態灘地、游步道貫通、交通旅游、美麗城鎮等功能需求,打造溫州都市后花園、全域休閑生態旅游島。 8、龍灣甌江標準海塘提升改造(蒲州水閘-炮臺山段),擋潮標準200年一遇,工程對海塘外側的灘涂實施生態修復,建設江岸運動帶、灘地生態帶,打造復合型都市濱水空間。 9、樂清城區海塘和水系提升工程,工程融合海洋公園、防風林濱海景觀濕地公園,打造集防洪、文旅、生態多功能融合的綜合工程。 10、瑞安海塘示范工程,提升海塘全長2.67公里,建成后擋潮標準提高到100年一遇。打造保障城市安全的防洪屏障、彰顯城市文化的生活樣板、喚醒城市記憶的活力窗口和匯集城市活力的舞臺。 11、蒼南海塘安瀾工程,將沿浦海塘、霞關海塘結合生態農業、綠能小鎮、海島旅游進行綜合提升,打造具有蒼南特色的生態海塘。 (三)幸福河湖方面。主要有: 12、鹿城戍浦江幸福河湖工程,與藤橋小城鎮綜合治理有機結合,水岸聯動,打造風情水岸、健康運動綠道和串接產業發展的水上游線、產業廊道。 13、甌海中心區幸福河工程,包含甌海仙湖調蓄、龍舟基地和臥旗泵站工程,打造極具體育和文化特色的美麗河湖。 14、龍港龍湖調蓄工程,工程建成后可提高龍港新城排澇調蓄能力,帶動區域產業發展,提升城市品位,推進新城發展。 (四)防洪排澇方面。主要有: 15、瑞安飛云江金潮港治理工程,建成后使金潮港干流防洪能力提高至20年一遇,結合鄉村振興、產業提升,系統解決流域防洪和發展問題。 16、瑞安飛云江治理二期工程,建成后飛云江干流北岸鐵路橋以上防洪能力達到20年一遇,形成別具特色的梯田風景帶。 17、樂清大荊溪治理工程,建成后大荊鎮防洪能力達到20年一遇,有力改善水生態環境,提升沿岸景觀。 18、永嘉菇溪分洪工程,建成后橋頭鎮防洪能力達到20年一遇,同步提供生態補水,顯著改善橋頭鎮水環境質量。 19、平陽水頭水患治理工程,建成后水頭片區能夠抵御20年一遇洪水,推動當地城鎮發展、產業振興。 20、蒼南平原排澇工程,建成后排澇能力總體達到20年一遇,整體提升當地防災減災能力,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城市建設。 這些工程的建成,將對提高我市海塘防御、干流防洪、平原排澇能力和構建多源互濟供水新格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加快實現構建“江河安瀾、飲水安全、河湖美麗、水利智管”的“溫州水網”。全市水利系統將進一步強化落實,按照“勇爭先、強執行、開新局”的要求,做到專班化推進、節點化攻堅、全過程監督,努力打造優質工程、安全工程、廉潔工程、一流工程,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的需求,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提供堅強的水利保障。謝謝! 主持人:謝謝狄局長,記者朋友,今年3月1日,我市上線了首款由政府引導的全民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產品,產品推廣后得到很多市民朋友的關注和咨詢,下面請市醫保局彭魏濱局長發布溫州市全民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溫州益康?!庇嘘P情況。 溫州市醫療保障局局長彭魏濱: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年1月份,經市政府同意,我局會同市財政、市農業農村、市金融辦、市稅務局和銀保監溫州分局等部門聯合下發了《溫州市全民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實施方案》,探索在我市建立覆蓋全體基本醫保參保人員的補充醫療保險。經過緊張有序籌備,全民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簡稱“溫州益康?!保┯?月1日正式上線發布,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領導出席了上線儀式。下面,我將溫州益康保的出臺及推進情況向大家作簡要介紹,并就社會關注的部分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一、背景及意義 當前,隨著我市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慢性病、重癥疾病發病率持續走高,患者的自費醫藥費用負擔仍然較重。去年以來,中共中央 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了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相關文件,提出要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豐富健康保險產品供給,滿足群眾多元化的醫療保障需求。建立覆蓋全民的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我市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有利于增強群眾的健康風險意識和共濟意識,有利于化解參?;颊叩木歪t負擔,防止因病返貧致貧問題??梢哉f是,上級有要求,群眾有訴求。 基于這樣的背景,根據省醫保局和市政府工作部署,同時學習借鑒各地同類產品的優點和長處,我局積極會同相關部門立即著手開展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建設相關工作,依托政府的制度公信力予以引導,通過發揮商業保險的專業性與靈活性特點,開發符合我市群眾需求的補充醫療保險產品。 二、籌備及推進情況 一是建立工作專班。成立溫州市全民商業補充醫療保險領導工作專班,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副秘書長和市醫保局局長任副組長,市財政局、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各縣(市、區)政府分管領導為成員,加強了組織協調,市縣聯動,協同推進。二是精選承保機構。秉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擇優遴選出中國人保財險等5家綜合實力強、服務能力優、經營信譽好的保險公司,以共保體形式承辦商業補充醫療保險。三是精心設計產品。對我市近年醫保費用、自費醫療費用等數據進行多輪測算,合理設定賠付的起付線、報銷比例、封頂線。產品設計體現保大病、保重病的原則,可望有效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繳費標準為每人每年180元,兼顧投保的經濟性和可持續性,賠付額度最高可達365萬元,整體保障水平全省領先。四是開發繳費系統。依托溫州市民卡APP,開發溫州醫保、溫州益康保、溫州市民卡等多個微信公眾號,以及承保公司參保二維碼等多個繳費渠道,開通線上線下支付方式,滿足不同人員的繳費需求。五是鋪開參保宣傳。通過新聞媒體報道、地標建筑物亮屏、服務活動互動等多種宣傳形式,營造濃厚氛圍。 市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適時召開了全民商業補充保險工作推進會,在市級層面進行全面動員部署,并成立了6個督導組,對各縣(市、區)參保情況進行督導,加快推進我市全民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參保工作,大力提升全民參保率。目前全市參保人數已達43萬人。 但從目前實施情況來看,縣域地區對這項制度的知曉率還不高,覆蓋面還不廣,接下來各縣(市、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和5家承保公司將在全市開展更深入廣泛的宣傳和推廣,深入到街道、村居社區和企業,為群眾辦理參保手續。我市群眾也可在手機端通過溫州市民卡APP和溫州醫保、溫州益康保等多個微信公眾號自主參保繳費,有醫保個人賬戶歷年余額的人員,還可通過這個參保渠道為自己和直系親屬用個人賬戶歷年余額扣款繳費。 三、相關熱點問題回應 一是溫州益康保在待遇保障方面有哪些特色亮點。益康保在待遇支付上涵蓋醫保政策內的住院自負自理費用、醫保政策外的住院自費藥品費用和指定醫用材料費用、醫保政策內門診藥品自負自理費用、特殊病種目錄外用藥和指定罕見病用藥等6項保障待遇,可有效解決不同人群多元化和重特大疾病的醫療保障需求。特別是住院費用保障,將自負、自理和自費的藥品費用納入保障范圍,患者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同時在特殊病種特藥保障方面,與其他地市設置一二十種特藥目錄的做法不同,我市益康保不設置具體藥品目錄,參?;颊叩挠盟幹灰咸厥獠》N適應癥,就可納入保障范圍,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用藥需求。另外,針對重病患者,如益康保報銷超過10萬元的,將免除住院2萬元以上的報銷起付線。這樣的待遇設置,既是制度的探索創新,同時也充分呼應了群眾訴求。 二是公務員、企業職工是否有必要參保益康保。公務員、企業職工雖然有職工醫療保險,但是保障的是基本醫療,主要保障的是醫保目錄內的醫藥費用,自費部分仍然要由個人負擔。益康保作為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的有益補充,主要保障個人負擔的自負、自費醫藥費用。同時,從風險保障上來講,保險主要保不確定風險,公務員、企業職工更應提高風險保障意識,積極參保。 三是投保時間和待遇享受時間。溫州益康保參保期只有兩個月,由于今年是制度運行首年,參保時間從2021年3月1日開始,投保不設門檻條件,參保人投保成功后,待遇追溯至今年1月1日,待遇保障期為1年。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首年如不參保的,將設半年以上的待遇等待期,將導致無法正常享受益康保待遇,所以廣大市民應充分抓住機遇,在今年參保期內盡快參保。 四是醫保賬戶歷年余額繳費如何操作?!皽刂菀婵当!惫膭顬橹毕涤H屬(父母、配偶、子女)投保,直系親屬須為我市職工醫?;虺青l居民醫保參保人員。投保時,如果你的醫保個人歷年賬戶余額充足,只需要填寫本人或直系親屬的身份證號、姓名,在支付方式一欄選擇“個人歷年賬戶”扣款即可。 五是蒼南、龍港的居民什么時候可以參保。目前,蒼南縣和龍港市兩地醫保信息系統應用集中處于建設階段,尚未與“溫州益康?!毙畔⑾到y實現對接。這兩地的上線投保繳費時間于2021年4月1日開始,繳費標準、待遇保障與投保條件維持不變,待遇從2021年1月1日起開始享受。 六是已經投保其他商業保險的再投保益康保,能否再享受報銷待遇。益康保與基本醫療保險相互銜接,實行一站式結算,所以發生醫療費用后,即使投保了其他商業保險,益康保仍然可以報銷費用。目前,益康保結算系統正在加速開發中,理賠辦理通道將在參保期結束后開啟,具體理賠辦理等信息屆時也將第一時間在“溫州益康?!蔽⑿殴娞柊l布。 七是繳費渠道。為適應不同年齡人群的消費習慣,我們開通了線上和線下多渠道繳費方式。線上,參保人可通過關注“溫州醫?!焙汀皽刂菀婵当!蔽⑿殴娞?、支付寶APP、市民卡APP進行參保繳費。線下,參保人可前往5家商保公司的任一服務網點進行繳費。 今天時間有限,更多熱點問題,可以通過溫州益康保微信公眾號或撥打服務熱線88880009進行咨詢,我們將全天候進行解答和回應。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主持人:謝謝彭局長,下面請市氣象局周功鋌副局長介紹紀念3.23“世界氣象日”主題活動及有關內容。 溫州市氣象局副局長周功鋌:各位新聞單位的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22日,是世界水日;明天23日,是第六十一個世界氣象日!水與氣象關系密切,共同影響著人類生產生活。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海洋,我們的氣候和天氣”,其目的是宣傳海洋與天氣、氣候之間的關系,呼吁全社會更加重視海洋氣象災害的防范和應對。今天借這新聞發布會的平臺,向各位通報溫州氣象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情況: 一、關于世界氣象日有關紀念活動 為了紀念世界氣象日,我們結合主題開展三大活動。一是世界氣象日活動啟動儀式暨開放日活動。昨天(周日),我們已聯合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省水產養殖研究所等單位在溫州市氣象局舉辦了世界氣象日活動啟動儀式暨氣象日開放活動,全天參觀人員達到2000余人次。二是溫州海洋氣象服務聯盟啟動儀式。為進一步提升溫州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氣象保障能力,我們與海事局、自然資源與規劃局、農業農村局等12個涉海部門聯合成立了海洋氣象服務聯盟,明天將舉行聯盟啟動儀式。三是開展線上系列氣象科普宣傳活動。氣象日活動期間,我們將聯合“掌上溫州”開展氣象日主題直播活動,氣象科普網絡公開課、氣象科普線上大比拼活動等,屆時請大家關注溫州氣象微信公眾號、溫州氣象網、溫州氣象微博,獲取相關資訊。 二、關于溫州全國氣象防災減災示范區建設有關情況 大家都知道,溫州是氣象災害特別是臺風災害多發重發的地區,浙江省10個臺風災害風險等級最高的縣市有7個在溫州,氣象防災減災的任務特別繁重。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氣象局的領導下,我們在2020年1月向中國氣象局申請創建全國首個氣象防災減災示范區,重點提升“預報科學、預判精準、預告廣泛、預警及時”“四預”水平。去年3月,中國氣象局正式批復同意溫州創建全國首個氣象防災減災示范區,希望溫州在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方面積極探索,示范引領。去年以來,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深改委會議先后研究了氣象防災減災示范區有關實施項目和改革任務清單,并正式印發《溫州市關于推進全國氣象防災減災示范區建設實施意見》。 《意見》明確未來五年將按照“補短板、揚優勢、做示范”的原則,結合溫州氣象防災減災的現狀,從“對標杭甬,補齊短板”、“立足溫州,做強優勢”、“放眼全國,引領示范”三個維度制定了具體任務和項目清單。重點構建三大體系(精準監測預報體系、智慧預警服務體系、科學氣象防災減災機制),打造七大精品示范項目(雷達監測“全覆蓋”、災害風險“五色圖”、臺風預報“一張網”、預警發布“一鍵達”、氣象安全“預警碼”、公眾氣象“小管家”、校園氣象科普教育“示范市”)。 計劃通過五年左右的努力,建成以“智慧氣象”為主要特征的全國氣象防災減災示范區,實現“四個1”和“四個全覆蓋”:“四個1”即氣象監測數據1分鐘到達桌面, 突發強對流天氣預警時效提前1小時,精細到鄉鎮(街道)的臺風風險預報提前1天發布,3 天以內的網格預報精細到1公里;“四個全覆蓋”即災害性天氣監測全覆蓋,氣象預警信息傳播全覆蓋,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體系全覆蓋,智慧氣象融入涉災部門全覆蓋。 目前隨著氣象防災減災示范區建設的推進,文成新一代天氣雷達、龍灣黃石山相控陣雷達等一系列立體化監測設施已經開工建設,預計年底前建成;新版溫州臺風網、臺風預警碼、氣象小管家等多個數字化項目相繼投入使用和試運行。 三、關于去年溫州人工增雨作業情況 去年以來,溫州長時間雨水偏少,據統計,去年10月1日-今年1月19日全市雨量僅為44.5毫米,較常年同期異常偏少達80%,打破新中國成立以來同期最少記錄,溫州出現了百年一遇的階段性氣象干旱。為了有效緩解旱情,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2020年10月以來我市共實施火箭增雨作業55次,發射火箭彈487枚,作業規模全省第一,有效的緩解了旱情。在省氣象局支持下,溫州與臺州、麗水、金華等地氣象部門共同建立了溫州緊急抗旱人工增雨協同作業機制,支持樂清、永嘉等地開展增雨抗旱保供水作業。全市氣象部門特別是樂清、永嘉等地的增雨作業隊伍不分晝夜、長期駐點,甚至放棄了春節假期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搶抓有利時機開展作業。據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評估,去年10月以來全市增水2940萬噸,增水量相當于2個西湖。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作業的雙重作用下,3月上旬溫州的氣象干旱基本解除。 今天我想借機會向各位在座的媒體朋友們科普一下人工增雨。人工增雨不是人工降水,其核心在“增”。根據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評估,一次增雨作業效益基本占一次降水總量的20%左右,影響范圍500-800平方公里,影響時間在6小時左右。所以人工增雨不是解渴“萬靈藥”,只能在已經自然降水或者接近于降水的條件下“推上一把”。人工增雨手段很多,比如飛機、高炮、火箭、煙爐等等,我市人工增雨以火箭作業為主,煙爐作業為輔。 四、關于氣象為民服務八件實事情況 踐行氣象為民理念是氣象工作的根本宗旨。從2018年開始,我們建立了“大走訪大調研大宣傳大合作”常態化機制,主動了解相關部門和服務對象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我們連續四年推出氣象為民服務八件實事,做到件件有承諾、事事有回音。同時我們組建了由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組成的氣象社會監督員隊伍,對氣象服務情況進行監督。 今年,我們在廣泛了解需求的基礎上,通過票選形式產生了2021年氣象為民服務八件實事項目,分別是: 1.上線“臺風預警碼”,結合“溫州臺風網”打造“一網一碼”臺風信息全掌握產品組合,實現臺風預報服務從“公眾普惠式”向“個人定制式”轉變。 2.配置新型人工增雨作業裝備,在樂清、永嘉等地建設人工增雨煙爐作業矩陣,布設8套作業設備,進一步發揮人工增雨在水庫蓄水、應對干旱、降水森林火險等級等方面的作用。 3.通過溫州氣象網向公眾發布滾動發布0-15天的天氣預報,并對15天內可能發生的各類氣象災害進行預測提醒。 4.推出基于位置的農事氣象小程序,對采摘等農事活動及劇烈天氣進行提示指引,讓農戶及時掌握當地農業生產活動的天氣適宜性。 5.開展“安全防雷進校園”公益活動,為全市百所學校實施防雷安全巡檢服務,提升校園防雷避雷能力。 6.建立“氣象預警進網格”機制,通過預警信息一鍵直達全科網格員,進一步擴大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的公眾覆蓋面。 7.推出二十四節氣溫州釋用版,向公眾介紹每個節氣的溫州氣候概況、民間習俗、農事建議等。 8.建設10個市級氣象科普教育基地,編制溫州氣象科普地圖,依托氣象科普館組織線上線下科普活動60批次以上,努力提高全民氣象知識素養。 各位新聞單位的朋友,我的通報就到這里,感謝大家對氣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包容。同時也請大家今后能更多的關心、關注、宣傳氣象工作,為氣象事業發展營造更好的輿論環境。謝謝! 主持人:謝謝周功鋌副局長。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例行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歡迎大家繼續將感興趣的話題及時和我們反饋,我們將選取適當話題納入每月的例行新聞發布會,謝謝大家! |
||||